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苏州阿德科特学校科学前沿讲座和实验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 苏州阿德科特学校      编辑:佚名

苏州阿德科特的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更广更深的的学科知识,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这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而是从学科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独立、自主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未来大学专业学习甚至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并且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苏州阿德科特科学组,近日成功举行科学前沿讲座以及实验展示活动。一起来看看本次精彩的讲座与实验吧~

实验试剂.jpg

01、生物韩老师——转基因技术

傍晚的红楼灯光,续上了那未尽的落日余晖,如同一盏明灯,既点燃了满座师生对科学学科的热情,又点亮了“前方”的路。在同学们高涨的热情下,本次科学讲座与实验活动正式开始了!

率先上台的是生物韩老师,她和大家介绍了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的「转基因技术」。同学们似乎原先对「转基因」很有成见,但是韩老师通过将水母的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基因使小鼠发光的实验,让学生们认识到了转基因技术的奇妙之处。

韩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讲授知识深入浅出,同学们听的非常入迷。为了让学生们对转基因技术更加感兴趣,她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哪个价格更贵?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转基因技术?同学们积极举手抢答,举了很多身边常见的各种转基因的实例,并且讨论它的好处和弊端。当同学们的好奇和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和大家就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

02、化学陈老师——镀银工艺

生物韩老师已经将同学们的氛围带起来了,紧接着出场的化学陈老师也毫不逊色,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他拿着几组装着试剂的小瓶子放在讲桌上,仿佛要给大家带来神奇的“化学魔术”,同学们愈发激动,纷纷举起双手,希望能获得近距离见证奇迹的机会。

只见陈老师将硝酸银、氨水、葡萄糖,三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在一起,然后又加入了一小*白色的氢氧化钠固体,摇晃了几分钟,奇迹出现了!原本透明的烧瓶壁上镀上了一层反光的银镜,同学们一边传阅镀银的烧瓶,一边听陈老师讲这工艺背后的化学原理,化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学生镀银工艺成品.jpg

学生镀银工艺成品

03、化学庄老师——有机催化剂

一向课程紧贴时事的庄老师,本次讲座给大家带来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介绍——基于本杰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大卫·W.C. 麦克米兰(David W.C.MacMillan)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他们被授予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庄老师首先通过大家都知道的「过氧化氢分解实验」展示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让大家认识到催化剂的作用,这让不选修化学的同学也很容易理解。其次,他和大家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催化剂金属和酶的典型反应和重要意义,让同学们明白催化剂的重要性。

最后,他重点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型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有机物中,当一个碳原子连接了四个不同的基团时,这个有机物就会形成一对对映异构体,它们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是彼此的镜像。这种异构现象为有机化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却也为合成工艺增添了不少困难与风险。

如被用作孕妇镇静药物的沙利度胺(反应停),其对映体中一个具有镇静作用,另一个则会导致胎儿畸形,人们对其药理性差异的忽视导致大量形如海豹的婴孩出生,酿成了无数小家的悲剧。现代通常使用拆分法将制造出的对映异构体分离开,但当它们其中的一个几乎没有利用价值时,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大量浪费。不对称催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催化剂选择性合成真正有用的那个结构。

在庄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催化剂的作用、意义甚至远大的前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这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04、学术校长Martin——“一把炫酷的火”

学术校长Martin用一把炫酷的火点燃了全场的激情!讲座进行到高潮部分,后排的很多同学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都坐直了身子,有的甚至站到了前排的空位。

随着他摇晃的动作,易挥发的酒精变成了看不见的可燃蒸气。点火的一瞬间,整个瓶中快速亮起,转瞬即逝的美亦真亦幻。接着他检测了反应产物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经典的“The whoosh bottle”(咻声瓶)。“That’s not magic, that’s science. ”(这不是魔法,这是科学), Martin校长笑着说道。

参与实验学生张同学感言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演示的银镜反应是陈老师带着我实验了无数次之后才得出的比较不错浓度和剂量。九月我就开始跟着陈老师研究银镜反应。**次做的时候没有加热,银镜完全镀不上去,黑色的颗粒都悬在溶液里,黯淡得像凌晨四点的雾霾。

第二周我们试着在之前的基础上加热,终于能在试管壁上看到薄薄一层,就当我以为要成功的时候,反应又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三次实验时浮现出来:我们把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单位写错了,导致硝酸银浓度过低,生成的银单质不足以在试管壁上形成完整的镜面。调整溶液浓度之后配以加热,银镜终于如我们预料的一般出现在试管壁上。

原以为这个实验就到此**了,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再一次走进实验室:想试试能不能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使反应顺利进行。我们先按照原来的实验步骤不加热试了一次,近十分钟的摇晃也没能让倔强的银附到烧瓶壁上,但在放到盛着热水的大烧杯里后一分多钟银镜又再次显现出来。正当我想向现实妥协的时候,陈老师突然指出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固体氢氧化钠,在最后一步加进去,利用溶解放热为反应提供热量。改后再实验,果然可行,还大大缩短了摇晃所需的时间,使得这个实验现象可以更明显的被大家观察到。

通过这次经历我感受科学探究遇到失败不要气馁,关键要找到原因,反复尝试,最终一定会找到可行方案,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我对此有了深刻体会。

老师和学生们出红楼时天已黑透,装着试剂的推车在林荫道的地上轻轻颠簸,大家的心情也还未平静。这次讲座让许多同学认识到了自然科学的美,相信今夜的火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点亮新的朝阳!

苏州阿德科特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