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深圳市华美外国语学校PBL国际化课程:五年级跨学科项目化学科探秘

来源: 深圳市罗湖区华美外国语学校      编辑:佚名

华美外国语学校的PBL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有怎样的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呢?一起走进五年级,获得对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新理解吧!

一、提出问题

九月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深圳带来了一些改变。雨后,五年级的孩子们发现校园围墙外面河道护栏有轻微的塌陷,于是提出了许多问题:

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是什么?

不同自然灾害有着怎样的危害?

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又该怎么准备合适的应急措施?

二、确定主题

这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驱动性问题,五年级中外英语、科学教师顺势启动了一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自然灾害。此项目定位在英语课程里的三大超学科项目之一:人与自然,关联英语与科学学科,计划8小时,以两个学科概念为核心抓手,把学科学习与项目整合在一起,扎实地做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习技能。

三、确定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通过各种实验与模型,了解不同的自然灾害的特征,学习相应的应急措施,提升保护地球的意识。五年级学生将通过PPT展示、现场讲解、模拟实验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四、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

首先根据学习者特质进行异质分组,制订学习计划,在图书馆、课内外搜集中英文资料,梳理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小组学习中的分工与合作是本次项目要提升的技能,教师在指导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

其次,小组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括实验过程、实验安全等,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英语进行实验记录、调查报告分析,实验讲解等。这些实验部分采集自英语、科学教材,教材变成了项目主题书籍与资料。

最终,孩子们把学习过程中的所学,通过海报、演讲、实验和游戏展示出来。

五、项目反思与总结

在实施项目时,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并非易事。这并不仅仅涉及到科学这一门学科,科学、地理、英语、美术等均有涉猎。同时,如何在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如何制作PPT?如何制作实验模型更好地表现自然灾害?如何自信地公开演讲……每一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五年级教室组教师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从对自然灾害知之甚少,到最后可以向别人展示介绍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系统知识的收获,更是多项能力的提升。

目前,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探究着,期待着孩子们的展示。以两个学科概念为核心抓手,把学科学习与项目整合在一起,扎实地做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习技能。

坚守国家基础课程,凸显国际理解课程,发展未来公民素养课程”。华美外国语学校正在以“项目制为载体,以四环节为核心”,扎实深入地实施PBL华美国际化课程。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