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 | 面对焦虑的幼小衔接,你还在外围绕圈子吗?

来源: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时间:05-02

这个月,幼升小的家长很忙、很焦虑。

在魔都,前几天,很多家长都被某些民办学校幼升小的面试题给吓到了,这真是“拼爹”and“拼爹的爹”呀,是既考家长智力又查祖上三代背景。敢情要想上个小学,不仅要把孩子先培养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今知时事、身体好体检佳的学霸,家长自己还得同时开挂,以免拖孩子后腿。

看到魔都的幼升小面试题,帝都家长舒一口气,心里想着虽然这几年帝都的私立学校、国际化学校的入门门槛也是水涨船高,好在还没这么魔性。但是,学姐在这先给提个醒儿,把孩子送进心仪的国际学校只是步。国际教育毕竟还是一条小众之路,一旦从小学阶段就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漫漫征程才刚刚开始。

在公办校和国际学校之间犹豫好久之后,雯雯妈最终还是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双语教学的国际化学校,但想到女儿即将开始的小学学习,雯雯妈有点不淡定了,“之前去国际学校探校,家长们一起聊天时有个妈妈说起,她朋友为了让孩子进某国际学校,提前大半年花好几万给孩子请了个一对一外教,专门强化英文”。

雯雯妈担心,女儿英文基础一般,进了国际学校会不会比英文好的孩子差一大截儿, “现在,幼儿园家长群里,孩子要上公立校的家长在讨论暑假去上哪个幼小衔接班。像我们这样去国际学校的孩子该怎么办?要不要开学前先把英文补一补?”

那么,对从小学阶段就选择国际学校的孩子而言,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需要培养哪些基础技能和良好习惯呢?学校又会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呢?

如果你只还停留在道听途说,学姐今天就带你眼见为实。

英语很重要

但无需做太多应试准备

家长困惑:上国际学校需要提前补英语吗?

姚宇堃,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小学初中教学副校长

英语很重要,但这不意味着到国际学校就读之前,家长要为此做太多应试准备。在新府学,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课程。按照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目前小学阶段授课英文占到50%左右,在一到二年级,通过中英文沉浸式学习可以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并且学校还会为基础较弱的孩子提供语言强化课程。

老师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另外,建议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中文阅读能力、阅读技巧、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等,一方面,中文学习的策略可以应用到外语学习中;另一方面,要想让孩子出得去还回得来,扎实的中国文化基础也是必备的。在中英文拼词游戏中,双语的思维能力正扎根在孩子的内心中。

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家长困惑:孩子数学不好,双语教学会不会更糟?

姚宇堃:新府学的课程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所在。

在新府学,有三类课程来支撑九大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分别是必修课、选修课、社团类活动。通过分层教学、自选课程、自主选择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逐步养成学生的“内驱力”。

在英语体验课上,外教与孩子们互动。

小学阶段:采用的是 IPC课程体系,中英文比例对半开,语文、数学以中文教授。这样的全体系双语课程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小初阶段:都会采取小班化教学。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套教材,而是基于教材和其他知识来源整合而成,比如语文课会以人教版教材为此,同时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图书馆的中文资料也会成为教学资源。

国际高中课程: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涵盖了北美项目、英联邦项目、韩国国际高中课程项目等。在整合用AP课程、A-Level & IGCSE等多种国际课程体系的同时,也会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入手

全方位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困惑:国际学校会如何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姚宇堃:从幼儿园到小学,意味这生活节奏、学习节奏、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在新府学,我们会有一周的时间帮助孩子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告诉他们从学前过渡到小学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包括与老师、同学该怎么沟通,如何发言,如何倾听等诸多细节问题。

兴趣是的老师,孩子感到快乐的同时也会卸下焦虑、抵触的包袱。

此外,我们也会有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孩子缓解幼升小的焦虑,让孩子理解并体会到学校是一个安全的,快乐的地方,让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课堂学习。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缓冲期,孩子会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低龄段孩子寄宿

家长要慎重

家长困惑:对幼升小的孩子,寄宿还是走读?

姚宇堃:新府学提供寄宿和走读两种方式,家长可根据家庭情况自行选择寄宿或者走读。从目前报名的家长情况看,有一半左右的家长希望选择寄宿。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建议家长在考虑是否寄宿时一定要慎重。

寄宿制除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外,年龄上的差异也会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帮助、照顾人,和谐人际关系的小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对于寄宿的孩子,学校也除了帮他们安排好课余时间外,还会在宿舍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新府学的宿舍是混龄制,同一宿舍的3个孩子年龄相差在3岁左右,以大带小,以此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国际学校家长更要在

家庭教育上花功夫

家长困惑:哪些技能和习惯是适应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所必需的?

姚宇堃:在新府学的校园开放日,我们会鼓励让孩子来体验,让孩子来体会学校真实的环境是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让他们参与选择的过程甚至大胆跟父母沟通自己的感受,这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参与选择的能力。

孩子在这里会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也许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孩子会主动与你探讨和沟通了,这也许就是他们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吧。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升入小学应该关注的培养更多的学习技能。这些有其价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和体能,养成规则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中养成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健全人格,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这些也有赖于和谐的亲子关系、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